报载,3年前,小陈和阿玲(化名)在福州按揭买下一套二手房结婚,小日子过得虽然紧巴巴的,但是甜蜜。婚后,小陈一直不敢告诉自己爸妈阿玲在婚前就与自己“协议”不生孩子。今年年初,小陈爸妈催着儿子快生孩子,小陈妥协了,也回头劝老婆生孩子,把阿玲气坏了。(10月18日东南网)
阿玲不愿生孩子,既与丈夫的月收入不高,不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关,也与自己对未来没有信心和精力做母亲有关。因为刚做了“房奴”,接着生孩子而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成“孩奴”,这不等于是生活在新的“奴隶社会”里?
表面上看,不愿生孩子有理有据,实则暴露出了年轻人抗压心理疲软。一旦当她们的理想生活与现实发生碰撞时,为了理想的生活,不得不放弃其他。因为在她们看来,时下,社会生存压力过大,生育成本过高,正如坊间所说的那样:“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病不起,药费利润十倍起……”在此背景下,谁愿意制造“穷三代”?不能说无理无据,但与父辈们在物质生活贫乏的年代里还乐于生孩子相比,其根源还在于一个观念问题。除了她们对生活的追求不同于父辈以外,主要是受奥斯卡·刘易斯的“贫困文化理论”的影响,对现实有一种“屈从感”,不敢面对未来,害怕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殊不知,物质不是幸福的唯一标志,绝不能把穷富作为是否要孩子的唯一标准。不管穷富与否,生儿育女是育龄夫妇应尽的家庭义务和社会责任。对家庭来说,孩子是维系家庭幸福的纽带,是传宗接代的需要;对国家而言,孩子是传承未来,是人类社会的希望所在。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时下的80后从小生活在物质相对富裕的时代里,如果要她们因生孩子而为孩子的抚养费、生活费和教育费忧心忡忡、郁郁寡欢,那岂不是“重蹈古辙”?何况,时下,世人都在追求房子、车子、票子,更有一些80后是“嫁人要嫁有钱人”、“宁做二奶不嫁穷人,谁愿意生孩子给自己增负?可见,不愿意生孩子,不仅是个家庭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我们不能过分纠结于80后该不该生孩子,更不能责怪80后不愿意生孩子。有鉴于此,窃以为,应该从审视社会不公不平和社会保障缺位的现象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如果能加强公共福利改革,理顺有关民生的利益分配机制,降低民众的生存成本,谁还会为不愿生孩子而过度焦虑?
- 2010-02-12家长沦为“孩奴”是谁的不幸?
- 2010-02-10孩奴称谓标签化不能只怪媒体炒作
- 2010-01-27道德说教消灭不了“孩奴”
- 2010-01-21白领众“奴”加身,再添“孩奴”?
- 2010-01-20孩奴是一个被庸俗算计裹挟的流行词
- 2010-01-18不要给80后扣上“孩奴”的帽子
- 2010-01-18从房奴到孩奴我们的幸福总是被奴役
- 2010-01-17白领与“孩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