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某商场继7月下旬“番茄大战”耗掉约25吨番茄后,糟蹋、浪费、败家子这些词汇被不少人频繁用来介定这一举动,引来一片责难声,阵容强大,迅速传遍互联网的每个角落。然而叫好者却显得寡不敌众,呈现出明显的弱势。9月底,又将举行“西瓜大决战”,该商场是破罐子破摔,还是尝到甜头,在一边偷着乐?
大众的眼睛有时候未必也是雪亮的。该商场策划的“番茄大战”正是利用和挑战人们普遍的“真理”,极度糟蹋、极尽浪费,甘当“败家子”,耗掉约25吨番茄,令人贬损,从而获得策划上的成功。赢得投入少,收益倍增的轰动效应。通过一个关注度极高的事件获得关注度,赢得企业形象,树立品牌。在同行业中获得注意力,吸引消费者,最终达成消费。这些,都是商家在活动开展以后,将逐步得到回报。
“番茄大战”和即将举办的“西瓜大决战”,显然都不是首创,而是拷贝别人的。闻名遐迩,被西班牙列为国家文化遗产的“番茄大战”,推动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走向世界,成为特色旅游的地点。都是因在西班牙巴伦西亚地区的布尼奥尔小镇都举行一年一度的民间传统节日番茄节——“番茄大战”。8月26日,“参战”和“观战”的人数达4万多人,据西班牙旅游部门测算,当天,直接产生的旅游收入达800万欧元。每年到布尼奥尔小镇来旅游的人有200万,随着影响力的不断增加,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人数还在逐年增加。一次偶然的投掷给这个小镇带来不仅仅是旅游收入,他们在番茄的种植上也形成了产业,品种多,种植面积多,漫山遍野,俨然一个“番茄之都”,小镇人民就靠“番茄大战”而生活,他们很滋润,很惬意。
前车之鉴告诉我们,“番茄大战”和“西瓜大决战”并非糟蹋,而是一个策划活动的道具,与其他的策划活动一样,需要投入。商家自己投资购买了番茄和西瓜,具体怎么使用应该由他来支配,他可以选择烂掉,也可以选择销售赚取一点利润,他也可以用来供人快乐,用来投掷,上演“番茄大战”。商家有成本投入,目的是实现价值增值。你如果是玩乐,获得的不仅是快乐,也会拉动一个地方的形象迅速传播,值得鼓励与推广。
主办方的行动不仅不是糟蹋和浪费,反而拉动了当地番茄的销售,在供大于求的现实下,一次性购买大批量的番茄,解决了番茄贬值和烂掉的危险,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他们不应该挨骂,而应该获得更多的掌声才是。
可以说,商家获得了多方位、立体的回报。策划这样的活动,是很有商业价值的。在百度输入“贵阳番茄大战”,显示的网页45000条,如果用25吨番茄的资金来投入宣传,远远达不到“番茄大战”后的效果,这是非常简单的价值换算。从“番茄大战”到“西瓜大决战”,商家明显是尝到了甜头,希望这样的“糟蹋”来得更加猛烈,形成一个持续的事件延续下去。(娄义华)
(责编:刘宝琴)
- 2009-08-17无须责怪明星“赚西瓜捐芝麻”
- 2009-08-18“党政机关定点”咋成了商家的宣传噱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