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博物馆 资料图片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任何中国人都会举双手赞成在汶川震区建一座大型的博物馆,来保存人们对这场地震灾难的记忆。真正值得博物馆保存的,必须是原始而直接的物证,重建或追忆的物质,并不属于博物馆的保存范围——
汶川大地震周年祭到了,人们开始更多地把目光投向灾区。前些日子,因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投资23亿元引发的争议还未平息,又陆续看到一些关于地震博物馆的消息。如成都大邑的汶川地震博物馆,于5月12日开馆。该馆除陈列地震废墟和震毁实物外,还有一些著名的地震遗留物,如被埋36天的“猪坚强”、“范跑跑”教科书等。另有报道,其他一些与地震相关的博物馆工程也在兴建中,如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仅占地面积就达50平方公里。汶川映秀镇,也计划花20亿元建设一个没有围墙的现代抗震博物馆。
5月18日,正好是国际博物馆日。我想任何中国人都会举双手赞成在汶川震区建一座大型的博物馆,来保存人们对这场地震灾难的记忆。它既是记忆和见证,也是缅怀与警示,它体现了人对生命的尊重。
但真正值得博物馆保存的,必须是原始而直接的物证,重建或追忆的物质,并不属于博物馆的保存范围。博物馆在选择保存对象时,通常选择那些最具代表性的物证,它需有自己明显的特征、有能被感知的特殊记忆。所以,真实性和说服力是博物馆选择物证的两个重要原则。博物馆在保存物证时,等于保存了一段可穿越时空的情感。它能让人们似乎亲临了历史现场,用相关实物或情景激发自己的情感或思考。
“9·11”事件也是美国的重大灾难事件,但美国的相关历史组织从世贸废墟中只挑选了一段裂痕斑斑的混凝土楼梯保存下来,并命名为“逃生者之梯”。“9·11”事件的幸存者认为,这段楼梯足以象征他们对“9·11”的记忆,成为“那一天发生了什么的明证,尽管它有一些破损,但依旧结实,就像今天我们这些幸存者。”
从这种保存物证的方式中,可以看出保存灾难记忆和保存文明记忆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它保存的终归是被毁坏的实物,展示的也是人类的创痛。这类工程不一定要追求宏大,也不一定要花巨资来重建一些与地震无关的附着物。假如在现场修建太多的纪念或休闲设施,反而损害了保存遗迹的原来意义。
很显然,不可能把震区的一切,都纳入博物馆保护,因为这种保护本身也是有费用的。如何选择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物证和遗址、如何在原始氛围中保持灾难的现场感、如何用较少的数量说明较多的问题,这都是地震博物馆建设要考虑的问题。尤其在影像技术发达的今天,影像具备易于保管的优势,如何在影像和实物间做出合理搭配,也是博物馆建设要面对的问题。
地震灾难的场景都是相似的,而这种创伤记忆,与能够给人类以美感的文明记忆,仍然有本质不同。靠灾难博物馆带动旅游发展,有可能只是一厢情愿。尤其一哄而上,更会加速导致博物馆的门庭冷落。灾区不会变成景区,灾难也很难转化为游乐,废墟保存越多,创伤恢复也越难,这些都是简单的心理事实。
我想,当地民众一定不愿因为一次灾难,就一生围绕着灾难来规划生活、选择职业。汶川地震已经一周年了,在重建家园的资金都很紧张的情况下,如何低成本地建设地震博物馆,也需要冷静地思考。 (叶匡政)
(责编:刘宝琴)
- 2009-03-30地震博物馆建设的每一分钱都需透明
- 2009-05-11带着对生命的敬畏步入地震博物馆
- 2009-03-19“我想做博物馆馆长”
- 2009-05-08尊重地震博物馆的多元价值
- 2009-05-14"范跑跑"眼镜被博物馆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