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思维模式 提高国民素质
www.jjjtsb.com?2012-01-20 09:32? ?来源: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从思维习惯思考国民素养是创新 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室主任 霍桂桓 我一直关注思维方式的问题,但是楚渔从思维习惯去思考国民素养的根基是我没有考虑过的,是创新。他谈到的一点给我很大触动,那就是说话跑题。说实话,我在上大学哲学系本科的时候,我们系讨论问题时,已经表现出这种情况了。大家本来谈这个问题,谈着谈着就跑到另外一边了。我们现在一直办中国文化哲学论坛,本来大会的论题是很集中的,指定谈什么,结果谈着谈着就跑题了。为什么说这对我是一种启发呢?它是不追求准确、精确、严密的,追求动,很容易就跑了。其实这是种思维方式。 哲学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天国里面的抽象的游戏,应该是植根于生活的,没有对生活的感悟、体验、提炼,恐怕很难在哲学上有所创新。我赞同《中国人的思维批判》这本书的风格、特点。直接来源于生活、鲜活的东西,才能深刻。 反思中国思维方式、西方思维方式,我认为有两点是做文化哲学的要害。第一什么是文化?文化说不清楚,自己的对象没有,你做什么呢?第二是哲学,我们从什么角度研究文化,没有说清楚。中国的文化传统和西方文化传统其实在起首的时候,甚至可以追述到先民,就是文字出现之前或者从文字出现之前到文字刚刚出现这段时间,在那段时间,不同的生存环境,决定了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中国思维方式里面的精确,基本上都在于纯粹器物层面上,甚至可以用中国传统的方式叫奇技淫巧方面,根本入不了大雅之堂,不能进文化主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文化传统,通过中国文化传统体现出来的中国思维方式,跟西方传统思维方式正好形成非常鲜明的对照。一个是讲循环,讲过程,讲生成,《周易》一开始就讲生生之谓易,是讲动的,是讲变的。西方不是,西方一定要定,先定住,完了之后抽象化、形式化,尽可能通过严密的推理,它从已知出发得出未知。所以这两种思维方式,尤其在原初的生存环境里,在对他的行为,对整个生存方式的塑造上,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